女嬰頭型「寬扁高」如卡通辛普森家庭 醫師幫她擴張腦容量、智力不受損
吳小妹一出生,媽媽看到她的眉骨凹陷、頭既高且扁,跟其他寶寶不一樣,有點像卡通辛普森家庭裡面的頭型,直到因為軟顎裂問題才發現竟是罕病的「多條顱縫早閉症」,醫師及早為她擴張腦容量,沒有錯失大腦的黃金成長期,讓媽媽心中的重擔終於放下不少。
▲吳小妹經過擴張腦容量治療後,目前頭顱已正常發育。
罕病顱縫早閉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盧亭辰表示,顱縫早閉或多條顱縫早閉,一般從寶寶的外觀就可以看出端倪,而顱縫早閉症發生的原因仍不明,在亞洲,發生率約萬分之3,台灣每1年大概有20到30個寶寶罹患,多條顱縫早閉症更是罕見,部分是基因突變造成,每年僅發現1到2例。
人類頭骨上的顱縫分為前額顱縫、冠狀顱縫、矢狀顱縫及人字顱縫,其中前額顱縫約在出生後7至8個月癒合,其他顱縫都要到成年18歲之後才會癒合,如果任一顱縫提前癒合就稱為顱縫早閉症,多個顱縫提前癒合就稱為多條顱縫早閉症。
顱縫提前癒合影響腦部發育
盧亭辰說,一旦顱縫提前癒合,就會造成頭型異常,寶寶會因為頭骨無法正常生長擴大,而影響腦部發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水腦症、小腦脫垂,也可能因為眼框骨過窄造成眼球突出,或者是臉部發育不良而造成呼吸道狹窄,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
更重要的是,孩子1歲前是大腦黃金發育期,腦容量會以3倍成長,如果受限於頭骨空間,可能影響孩子智力發展。
擴張頭骨可增加腦容量
盧亭辰強調,多條顱縫早閉症的治療目標,就是將腦部的頭骨擴張開來,讓腦部可以正常發育,但是這類型的病患往往腦壓較高、頭骨較薄,使得早期擴張頭顱的難度較高。
近年來風險較低的「頭顱擴張牽引器」是較常使用的治療方式,手術植入後藉著每天慢慢地旋轉、慢慢拉撐,讓頭骨慢慢生長,且後顱部擴張後的容量會比做前額擴張的容量多35%,但牽引器費用較高,並非每個家庭都能夠承擔。
女嬰術後發育正常
吳小妹在林口長庚醫院使用醫院公益基金加上羅慧夫基金會的資助下,順利在10個大時就接受頭顱牽引器治療,讓頭型接近正常,半年後需再進行前額塑型手術,才完成全頭顱骨的治療。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吳小妹的頭型變化。
盧亭辰鼓勵所有顱縫早閉或多條顱縫早閉寶寶的家長,不要沮喪或放棄治療,經過治療後的寶寶還是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有個快樂的童年和可以期待的人生。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