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失智症患者的行為總是捉摸不定?日專家釐清1個重要觀念
根據預測,台灣到了2026年會有38萬人罹患失智症;65歲以上的人,每7.5人之中就有1人失智。失智症是怎麼樣的疾病呢?如果不先瞭解這一點,就很難明白該怎麼和失智症患者應對。
大腦是不斷累積的「記憶之壺」
所謂的失智症,一言以蔽之就是「會忘記的疾病」。雖然我們一般人也會忘東忘西,不過失智症的忘記則是因大腦生病所引起。為了讓大家能理解這兩者的差別,可以用「壺」來比喻進行說明。
把人類的大腦想像成是一個壺,記憶會在壺中不斷地累積。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所有學習到的知識和經歷過的體驗都會累積到這個壺裡。而且這是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進行的自然機制。
也就是說,我們把各式各樣的知識與體驗化為記憶並持續累積。不光是如此,由於可以熟練地使用記憶,我們才得以正常生活,進而磨練自己。換句話說,記憶是我們能形成人格的要素,一般人活著的世界可以稱為「加法世界」。
延伸閱讀:明明待在家,失智症媽媽卻吵著要回家…善用「減法話術」1招化解衝突
失智症患者活在「減法」世界
接著,請試著想像這個「記憶之壺」從壺口開始逐漸壞掉的狀態。壺裡頭的東西(即記憶),會從新的部分開始流失。一旦罹患失智症,就會像這樣逐漸失去記憶。所以,失智症患者可說是活在和加法世界完全相反的「減法世界」。
事實上,就連我們一般人存放在記憶之壺裡的記憶,也多多少少會消失一兩個,這是很常見的「忘記」。所幸記憶之壺本身沒有任何異常,而其餘的記憶就算忘記了,只要有線索就會想起來。
但是,由於失智症患者的記憶之壺已經逐漸損壞,因此他們無法像我們一樣能夠想起原先的目的,一旦忘記了就是忘記了,完全想不起來。就算是5分鐘前才發生的事,他們也可能不記得。
延伸閱讀:大腦喜歡你這樣吃,助你腦力全開 驅除腦霧、預防失智症
記憶像沙子般 從壺口溢出流失
除此之外,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失智症患者儘管不記得最近發生的事,對於30年前,甚至40年前的事卻記得很清楚。這是因為記憶之壺是從最上頭開始壞掉,所以時間愈近的記憶愈容易失去。只要得到失智症,這個人從以前到現在為止的人生經歷便會反映在他的言行舉止上。
以87歲的千壽子女士為例,她過去從事的工作,影響了她現在的行為。某一段期間,她會在自家4坪大的和室裡鋪滿床墊和棉被,並在周圍架設曬衣繩,然後在上頭掛滿衣物。而她本人則是身穿全白的圍裙,坐在棉被的旁邊一動也不動。
棉被的四個角被拉得緊緊的,完全沒有一點皺褶,如果有人想要坐在上頭,就算是可愛的孫子,都會換來千壽子女士的暴怒。與她同住的家人絲毫不能理解為什麼千壽子女士會有這樣的舉動。她的媳婦詢問其原因,也只得到「這樣一來,隨時都可以躺下」這種不明所以的理由。她的兒子因此覺察到異樣而前往諮詢。
延伸閱讀:老年人常見「3D疾病」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如何分辨?
根據家屬所言,千壽子女士以前是一位護理師。從結果來看,這正是解讀她怪異行為的關鍵。鋪得整齊的床,是醫院的病床;掛在曬衣繩上的衣物,是病房裡的隔間窗簾;千壽子女士穿著白色的圍裙(可能原本打算要穿白色制服),其實是在等待病患。也就是說,她以為自己還在擔任護理師。
失智會反映出以前的生活寫照
並不是每一個患者出現的行為,都會與以往的生活經驗有顯而易見的連結。另外,不見得會以工作相關的方式表現,也有可能是過去痛苦經驗的體現。然而,失智症患者在生病以前的生活方式、象徵其人生意義的事物等,都會顯現在言行舉止上。即所謂「失智會反映出以前的生活寫照」,也正因為會反映出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失智症的症狀才會因人而異。
如同前面所述,失智症患者的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逝。明明是活在現在,必要的新記憶卻記不住;相反地,以前的記憶卻還留著,導致患者停留在過去的那個自己,無法正確地把握「現在的自己」,又或者無法理解自己正在做什麼。總而言之,他們就是活在與加法概念完全相反的「減法世界」之中。
◎ 本文摘自/《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右馬埜節子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爸爸失智半年急速惡化!失智症種類多、症狀複雜1項檢查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