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她解黑便、頭暈以為胃潰瘍,竟是「胃癌」!5症狀小心胃癌先兆

朱育嫻 整理 2020/03/17 12:0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81歲的王太太雖有高血壓及糖尿病,規律的生活與良好藥物治療,因此她的身體一直保持硬朗;不過最近卻因為解黑便與頭暈到醫院就診而接受胃鏡檢查。原以為只是尋常的胃潰瘍吃藥即可控制,但胃鏡呈現不規則的黏膜表面,病理切片證實罹患胃癌。

 

雖然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為早期胃癌,但傳統手術需切除三分之一的胃才能治癒,高齡與糖尿病是否會增加手術風險是家屬心中的疑慮,除了傳統手術外,有其他內視鏡微創治療的選擇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胃癌初期難發現 常見臨床5症狀要留意

初期的胃癌往往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也無特異性。其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即是消化不良,上腹不太舒服、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或是疼痛,但到了後期則可能出現全身倦怠,體重下降,腹部摸到腫塊,或甚至到了因胃幽門阻塞吃下東西就吐的情況。所以若僅靠症狀而懷疑胃癌,常常會延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胃悶、胃痛、腹脹、腹痛…吃這些好油幫你養胃 保護胃黏膜

 

早期胃癌的治癒率可達9成,但末期胃癌卻僅剩1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胃癌的不二法門。日本是全世界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拜內視鏡科技之進步及預防保健概念之普及,日本新診斷之胃癌患者,有超過70%的患者為早期胃癌,其中有高達60%是經由一般健檢而發現。然而在台灣所有的胃癌患者中,僅有10%上下為早期胃癌,如何提高早期胃癌之診斷率,迄今仍是醫界重要的挑戰。

延伸閱讀:女大生排便不順是炸物吃太多?4症狀拖久了,小心萎縮性胃炎

 

早期胃癌 可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早期胃癌基本上泛指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的胃癌,僅約有5%淋巴結侵犯之機率,因此有很高機會長期存活。近來早期胃癌,在日本積極以內視鏡(胃鏡)的方式來切除胃癌組織,成效卓著。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指在內視鏡操作直視下,先將藥水注射入腫瘤處之黏膜下層,使黏膜先剝離開來,再以專用的電刀,由邊緣向內慢慢的將黏膜下層切開剝離,割除局部表淺胃壁病灶。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使用微創的內視鏡手術,達到腫瘤根除或組織取得的目的,而取代部分外科剖腹手術。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外科手術比較起來,優點是恢復快,缺點是怕有影像學檢查不出來的淋巴轉移。但胃壁表淺病灶(早期癌)本來淋巴轉移的機率就較低,較不必擔心。根據文獻,早期胃癌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復發率1.9~2.0%,五年存活率可達99%。

 

在與王太太及家屬溝通後,王太太選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一周後即出院回家療養。迄今已追蹤8年,定期胃鏡與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無復發情事,術前術後與往常無異。

 

微創醫學是日後醫療的主流,可兼顧疾病治癒與保有生活品質;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運用於早期胃癌之治療是未來早期胃癌的治療趨勢。

延伸閱讀:全世界一半人口帶有幽門桿菌!它有多危險,醫師告訴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第39卷第4期

◎ 撰文/高醫附院胃腸內科助理教授許文鴻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天天吃泡麵得胃癌? 毒物專家告訴你真相是這樣

胃潰瘍會轉成胃癌?「肩膀鎖骨」若出現「這個」要有警覺!

胃痛壓不下來?小心是致命「胰臟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胃痛可以吃稀飯嗎?醫師教你不靠藥物保養腸胃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