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健檢報告!解讀尿液檢查6個常見數值 揪出糖尿病、癌症、肝腎病變
尿液與血液不同,是人類自行排出的物質,因此在採尿時完全不會有痛感,可說是檢查時的理想材料。在歷史上也有紀錄,從非常古老的時期開始就透過檢查尿液,觀察身體的情形。
為何從尿液可以看出健康端倪?
透過血液從體內各處運回的老舊廢物與多餘的水分,會在腎臟的腎絲球體過濾、於腎小管等再吸收後,最終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若身體的某部分出現異常,通常不會排泄到尿液中的物質,會被排出到尿液中,平常應該排出的物質反而沒有排泄出來。此外,因為尿液會從腎臟經過輸尿管,累積在膀胱中,再經由尿道排泄,所以在這個路徑中如果產生發炎,就會顯示出異常。
延伸閱讀:泡泡尿是腎臟問題?先別慌!尿液起泡沫還有這4個原因
現今所進行的尿液檢查就是有關比重、尿糖、尿蛋白、尿潛血、尿膽素原(urobilinogen)、觀察細胞成分等的尿沉渣顯微鏡檢查(urine sediments)。
1. 尿液潛血和膀胱炎、泌尿道結石有關
測量尿液中的紅血球,以及紅血球被破壞時釋放出的血紅素所得數值就是尿潛血。因為代表紅血球出現在尿液中,所以在急性腎炎、膀胱炎、泌尿道結石等都會呈陽性;但就算是正常人也可能會出現暫時的陽性反應。
※ 陽性(1+∼3+):在出現腎絲球腎炎、間質性腎炎、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泌尿道腫瘤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出血性體質(hemorrhagic diathesis)、血紅素尿、肌球蛋白尿、性器出血混入造成。
※ 陰性:正常值。
延伸閱讀:她健檢常有「尿液潛血」卻無症狀 左腎長出5公分鹿角結石!
2. 尿比重和腎病變有關
腎臟具有讓尿液變濃(比重變大)的功能;但是如果出現腎病變或是缺乏抗利尿荷爾蒙的尿崩症時,則會排出非常淡(比重小)的尿液。此外,就算腎臟沒有異常,尿比重的檢查也會被攝取的水分量大幅影響,例如大量攝取水分或是啤酒等時就會變淡,感覺到口渴時就會變濃。因此,很難光靠數值本身就判斷出是異常還是正常。
※ 1.025以上:高值。在出現脫水(下痢、嘔吐、熱性疾病、限制水量等)、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顯影劑、投放藥物時可見的數值。
※ 1.010~1.025:正常值。
※ 1.010以下:低值,早晨第一次尿(也稱晨尿)。在出現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的利尿期、低鉀血症(利尿藥、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巴特氏症候群、腎小管酸血症等)、高鈣血症(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類肉瘤病、惡性腫瘤等)、中樞性尿崩症、因藥物導致的腎性尿崩症等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心因性多飲症、低蛋白飲食、低鹽飲食、尿路阻塞造成。
3. 尿糖大多是糖尿病引起
與尿蛋白不同,正常人會出現尿糖是非常罕見的情形,大多都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也就是說,如果檢查出尿糖,有相當高的機率已經接近糖尿病的狀態了,請一定要接受更詳盡的尿液檢查。
※ 1+〜4+(定性)、0.5〜1g/日以上(定量): 增加。在出現糖尿病、胃切除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腎小管損傷(腎性糖尿、重金屬中毒、范可尼氏症(Fanconi's syndrome)、慢性腎衰竭等)、妊娠、生產後10∼14天以內造成。
※ 陰性(定性)、0.029〜0.257g/日(定量):正常值。
延伸閱讀:吃飽想睡、眼睛霧…糖尿病早期症狀,90%的人沒發現
4. 檢查出尿蛋白 建議進一步檢查
尿蛋白的數值對於評估腎臟功能時是非常有意義的檢查。罹患慢性腎炎、急性腎炎、腎盂炎、膀胱炎等,出現尿路感染或是腎病變時,尿蛋白都會增加。但就算是正常的人,也可能會出現直立性尿蛋白或是良性尿蛋白等非疾病性的蛋白質。
※ 3+〜4+(定性)、3.5g/日以上(定量): 高度增加。在出現微小變化型(minimal change disease)腎病症候群、糖尿病、慢性腎絲球腎炎(膜性腎絲球病變、膜厚增殖性腎絲球腎炎等)、巢狀腎絲球硬化症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腎澱粉樣變性病、狼瘡腎炎、紫斑性腎炎(purpura nephritis)造成。
※ 2+〜3+(定性)、0.5 〜3.5g/日(定量):增加。在出現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巢狀腎絲球硬化症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腎澱粉樣變性病、微小腎絲球疾病(微小變化型)造成。
※ 1+〜2+(定性) 、0.15 〜0.49g/日(定量):輕度增加。在出現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硬化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良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熱性蛋白尿等、1g/日以下為多)、重金屬或藥劑性腎小管病變、間質性腎炎、范可尼氏症所造成。
※ 陰性(定性) 、0.15g/日未達(定量):正常值。
尿蛋白檢查呈陽性的人中,有一半都是正常的。如果只有1次,且檢查結果為1+的話,就不需太過緊張。因此,就算是檢測尿蛋白出現陽性結果,也不能馬上就斷定有異常情形,就需要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延伸閱讀:小便有泡泡、蛋白尿是腎臟出問題?5種身體狀況才是警訊
5. 尿膽素原增加 恐是肝臟出問題
※ 2+〜4+:增加。在出現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變、藥物性肝病變、心臟衰竭、溶血性貧血、內出血、紫斑病、便祕、腸阻塞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體質性黃疸造成。
※ ± 〜+:正常值。
※ -:減少。在出現膽內膽汁滯留症、阻塞性黃疸、膽道瘻管、服用抗生素導致腸內細菌減少時常見的數值。也有可能是急性肝炎黃疸超急性期、高度肝衰竭造成。
延伸閱讀:遠離4個危險因子 不怕肝癌來敲門、肝臟可以用到老!
6. 從尿沉渣可揪出結石 甚至癌細胞
尿沉渣,原本是由肉眼在顯微鏡下觀察後判斷。但是最近也開發出了能觀察尿沉渣的自動化機械。將尿液離心後,透過顯微鏡來觀察沉澱部分的沉渣物,用來檢查泌尿道發炎及其他疾病用的就是尿沉渣。
在診斷有泌尿道結石時的晶體等時也會使用。在尿液中有時也含有紅血球、白血球、白血球硬化後的物質(顆粒圓柱體)、上皮細胞硬化後的物質(上皮圓柱體)、細菌、草酸及尿酸的晶體等。如果出現癌細胞,也會被診斷出癌症。
※ 磷酸銨、鎂、尿酸銨、碳酸鈣、磷酸鈣:鹼性尿。特別是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見;在正常情形下也有可能看到。
※ 尿酸、草酸鈣:在出現酸性尿、泌尿道結石(結石成分與結晶體成分間也可能不被認為有相關)時可見。
※ 病理性結晶體:尿液中發現有胱胺酸時,就是高胱胺酸尿症。發現有酪胺酸、白胺酸、膽紅素時就是重症肝病變;發現有膽固醇時就是腎病症候群。
◎ 本文摘自/《身體的檢查數值:詳細了解健康檢查的數值意義與疾病訊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