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跌倒」是老人最大敵人!突然出現天旋地轉、小碎步等就該帶長者就醫
78歲孫婆婆,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病史。這一天門鈴突然響起,她急忙起身應門,沒想到一站起來就感覺頭暈眼花快站不穩,想去扶旁邊的櫃子,沒想到腳卻不小心絆到風扇的電線,整個人跌得鼻青臉腫、爬不起來。朋友在門外聽聲音不對,趕忙聯絡家人來開門。並將她送急診。
延伸閱讀:緊急救援服務能救命!7旬獨居老婦慢性病纏身 突然頭暈送醫救回一命
每個人一生當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頭暈的經驗。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又嘉指出,曾有研究報告統計,約有高達1/3(35%)的人曾經因為頭暈而就醫或服藥,年長者有頭暈問題的比例更高。
頭暈是症狀,不是疾病
頭暈,就臨床醫學來說是一種籠統而不精確的症狀描述,而不是診斷或疾病。尤其一般民眾很難用中文精確表達各種不同的頭暈,如眩暈、不平衡、昏厥或快要昏倒,都可能隱含著不同的成因。
整體感覺統合失調錯亂了
陳又嘉說,頭暈,其實就是人的整體感覺統合失調錯亂了。人對外在環境的感知有許多系統,例如視覺、聽覺、前庭半規管平衡覺、小腦平衡覺、週邊神經本體感覺等等。這些複雜的訊號會同時輸入給大腦去判斷現在所處的狀態。當這些輸入訊號出錯,或是彼此矛盾,我們就會有頭暈的感覺。
比如說,看3D電影院時,眼睛看到螢幕播放好像我們在飛在移動的畫面,但事實上我們的平衡覺、周邊本體感覺卻告訴大腦我們的身體是好好坐著沒有移動,大腦就搞糊塗,因而有頭暈的感覺。因此頭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大致可分類為周邊型、中樞型、其他系統型,及心因性頭暈。
1/4老人過去1 年至少跌倒一次
頭暈除了造成長輩的不適及影響生活品質外,最怕的就是容易造成跌倒。根據統計,約有1/4(27.5%)大於65歲的長者在過去1年有過至少1次的跌倒事件,85歲以上長者更高達1/3(34%)。
跌倒的原因也很複雜,因為人類由演化發展出直立行走,需要幾個系統合作協調,包括大腦運動控制中心、大腦椎體外微調系統、視覺、前庭及小腦平衡系統、周邊神經運動控制及感受回饋系統、骨骼肌肉動作系統等等。
延伸閱讀:老人家最怕跌倒 「一跌再跌」風險加倍! 4招平衡訓練預防骨折、不臥床
就因為正常平穩的行走需要這麼多精密的系統彼此相互協調合作,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有可能造成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中有些問題可以治療、吃藥,有些則沒有辦法回復需要其他身體系統或外在工具來輔助取代其功能。
另外,長輩許多內科疾病本身,或所服用的藥物,若沒有控制好也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如低血壓、低血糖、心衰竭、電解不平衡、營養素缺乏等等。
延伸閱讀:高血壓患者別亂吃,小心血壓不穩頭暈!用藥時別犯3個錯誤
5招預防長輩頭暈跌倒
1、改善環境
首先,改善環境是最容易的步驟,例如長輩行動的路線要簡單、光線充足、減少障礙物尤其是電線、多一些扶手或握把、保持廁所地板乾躁。
2、慢性病按時服藥
慢性病要按時服藥、時常量血壓、血糖。
3、隨時提醒長輩動作放慢
提醒長輩動作放慢,尤其是起身姿勢改變時。另外泡三溫暖或溫泉時要特別小心
4、補充水分
天熱流汗時也要適時補充水份電解質。
5、適當運動
平時不會頭暈時要多做運動,尤其是有肌耐力訓練、心肺活量有氧訓練、平衡重心訓練,如健走、慢跑、腳踏車、游泳、打拳都是不錯的選擇。
帶長輩就診的時機
就頭暈方面,若出現突發性、天旋地轉地頭暈,或合併半側肢體無力、麻、臉歪嘴斜、口齒不清、耳鳴、聽力障礙、無法正常走路,都要帶長輩就醫檢查。
就步態方面,若出現小碎步、半側無力、大小便失禁、突然走路不穩、或記憶力衰退等其他認知功能礙障,也要趕快就醫。
◎ 本文摘自/國泰醫訊234期
◎ 撰文/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又嘉
◎ 圖片來源/國泰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