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個死因都跟「肥胖」有關!胖不胖不能只看BMI,醫師點出減重關鍵
現代人因為著重飲食卻少運動,減重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一般人談肥胖多是用BMI(身體質量指數)為標準,主要是BMI簡單好計算(根據身高和體重即可計算)。但其實BMI有其缺點,因為無法得知身體精確的組成,如肌肉量、脂肪量和水分的比重等,恣意進行可能減錯重。
舉例來說,曾參選過台北市長的連勝文和籃球選手林書豪,兩人的身高和體重曾經差不多,計算出來的BMI差不多,但兩人的體型卻相距甚遠。因此判斷是否肥胖不該光用BMI評估,應搭上體脂率,這樣的體重管理計畫,才是有意義的。
延伸閱讀:肥胖可能不是你的錯!台大醫師曝「這時間」減肥最好 逆轉代謝症候群、肥胖症、慢性病
8項死因與肥胖有關!肥胖者罹病率及死亡率較高
根據國健署資料,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一路攀升,相較1993~1996年32.7%至2013~2016年超過45.4%,顯示國人過重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肥胖會造成許多疾病,並導致心理社會問題。2019年台灣10大死因中即有高達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疾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等。
肥胖更加引起很多疾病症狀,如男性荷爾蒙過低、女性月經失調、不孕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尿失禁、腦中風,多項慢性疾病等;而女性在懷孕如過胖也會上升胎兒先天異常的機率。因此愈肥胖者,罹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整體所需醫療費用也上升許多。
延伸閱讀:肥胖又有糖尿病,小心「糖胖症」!醫師1招幫他成功減50公斤,血脂血糖也停藥
遠離病毒!肥胖是新冠肺炎危險因子
以今年引發全球恐慌性的新冠肺炎(COVID-19)來說,多項研究報告均指出,重症患者中有多達4成是過重或肥胖,而英美等多國甚至已將「肥胖」列入易演變為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子。肥胖者因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免疫反應比較慢,感染新冠肺炎後容易惡化成重症,對疫苗和病毒藥物反應也比較差,以致和正常人比起來,重症機率較高。
肥胖對心理層面的影響,在於會影響情緒、自信心低落,甚而導致憂鬱,社會層面則如影響交友、婚姻、就業和升遷等。不論是哪一個層面,都是人生不可承受之「重」。有些疾病可以及早治療痊癒,但有更多一旦危害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卻是不可逆,因此減重要趁早。
減重初期以飲食為主、運動為輔
而到底要如何減重?首要還是以去除病因、行為改變為主軸,如監控飲食,採用低脂食物,增加身體活動量。減重初期應以飲食為主、運動為輔,然運動是維持減重成果的重要關鍵。慢性病患體重若能下降,用藥的劑量也有機會跟著減量。若是需要可以到醫院減重門診進行諮詢,必要時搭配飲食輔導和藥物治療並行。
延伸閱讀:多走路可降死亡率!每天走「幾步」就能得到最大效益?科學建議5種省時有效的運動
◎ 撰文/阮綜合醫院減重門診主治醫師董紫筠
◎ 本文摘自/阮綜合醫院院刊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相關文章
為什麼減重要看體脂?你的內臟脂肪超標了嗎?醫師教你看懂8個身體數值
不胖卻有脂肪肝,小心也有肝纖維化風險!胖子瘦子消脂肪肝方法一樣嗎?
新冠疫情再起!高個子、胖子都危險? 醫師說快做「這些事」降低感染風險
不爽被叫「奶奶」林瑞陽月減7.5公斤 小心肌少症 專家教你這樣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