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男星膽囊癌逝世!誰是膽囊癌危險族群?有膽結石的人要當心了
南韓資深演員宋閔亨曾四度罹患肝癌,日前卻因膽囊癌不幸病逝,享壽70歲。醫師表示,膽囊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在被診斷時已達晚期,預後非常差。
據了解宋閔亨過去曾罹患肝癌,而且多次復發,但一路以來仍奮力與疾病對抗,但後來又不幸罹患膽囊癌,在接受膽囊手術後,還是不敵病魔在今年4月過世,讓眾人十分惋惜。
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膽囊癌是發生在膽囊的惡性腫瘤,常見的症狀可能包括腹痛、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體重下降、食欲不振等,但通常不太明顯,使得早期診斷困難,等到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預後非常不樂觀。
看更多:隱藏版癌王!8旬老婦「疲倦、眼睛變黃」已是膽管癌末期 免疫+化療助延命
膽囊癌危險因子
鄭泓志指出,民眾若想預防膽囊癌,就得先了解可能會導致膽囊癌的原因,像是膽結石、膽囊息肉、代謝失調等,都是相關危險因子。
1.膽結石
膽結石是引發膽囊癌的常見發炎因子,當膽結石長期堆積在膽囊中,會對膽囊壁造成物理性損傷和化學刺激,引起慢性發炎。鄭泓志補充,這種持續發炎狀態會讓膽囊壁細胞反覆損傷與修復,進而促進異常細胞的生長和癌變。
2.膽囊息肉
不管是那一種性質的膽囊息肉,一旦膽息肉超過1公分以上,或快速變大,都有癌變可能。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久坐、缺乏運動、喜歡吃高脂肪或高膽固醇飲食、抽菸、喝酒,均被認為是膽囊癌的促進因素,可能導致脂肪堆積和膽固醇濃度升高,增加膽結石形成風險,間接引起膽囊慢性發炎。
4.代謝失調
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會增加身體慢性發炎,而代謝失調不僅影響膽固醇代謝,還可能直接影響膽汁的化學成分和流動性,促進膽結石形成。
5.感染
膽囊的慢性感染,特別是由膽型螺旋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感染,會對膽囊壁造成反覆損傷,引發持續性發炎反應,導致異常細胞發展,增加膽囊癌機率。
看更多:女星驚爆「膽囊長東西」嚇壞了!原因不明「5症狀」是警訊 惡性機率低但預後差
6.自體免疫性疾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會讓膽管慢性發炎,甚至造成膽管損傷,這些疾病不僅影響膽管,也可能擴展到膽囊,引起長期發炎反應,提升膽囊癌可能性。
7.遺傳
特定的遺傳因素,如某些族群特有的基因變異,會增加膽囊癌風險。這些遺傳變異可能影響膽汁組成,使得個體更容易形成膽結石,或使膽囊更易受到發炎影響。
8.環境污染或化學物質接觸
如長期暴露於含有重金屬(砷)水源或食物中,或是在橡膠有關行業工作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膽道系統的癌症。
膽囊癌預防方法
該如何預防膽囊癌發生?鄭泓志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腹部超音波等,以便及早發現膽結石和膽囊息肉。另外也要多吃健康飲食,攝取低脂肪、高纖維飲食,避免過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降低膽結石形成。
此外,保持適當體重、規律運動,可避免肥胖、改善代謝、減少膽結石,而吸菸和過度飲酒都被認為是癌症的風險因素,建議大家戒菸並避免飲酒過量。對於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來說,積極管理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的數值是必要的。
若是確診膽囊感染,可適當使用抗生素治療,消除感染源並減少慢性炎症,另外,選擇檢測安全的食品並避免飲用或使用含有重金屬污染的水源,減少暴露於有害物質的風險。雖然膽囊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是很好發現,但只要提高警覺,主動預防,就能有效降低罹患率。
◎ 圖片來源/翻攝自金賢淑IG
◎ 資料來源/鄭泓志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