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後疫情時代工作難找?心理諮商師林萃芬分享「7次生涯轉型」教會她的事

曾金月 整理 2020/07/15 18:5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後疫情時代,不少人因為防疫使不得已被迫離開原有的工作,有人身兼數職,也有人找不到工作。堪稱人生勝利組的心理諮商師林萃芬回顧7次轉型之路,就像打開心靈的窗子,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尋找心靈的答案,了解自己到底哪裡不對勁。

延伸閱讀:每個創傷的核心都存在強大療癒力量!試試這個練習法自我升級,克服焦慮恐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第一次轉型: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人生第一次轉型,是在我大學畢業,即將進入社會的時候。當時由於唸的是大家眼中「最沒有前途」的中文系,為了找到未來的方向,希望不要嚐到「畢業即失業」的痛苦,我非常努力的「自我分析」一一列出自己個性的優缺點、特徵喜好,再參考各種職業需要的條件,然後天真地認為自己最適合走大眾傳播的路。

 

為了從「中文系」轉型到「新聞界」,我非常認真地去到各大專院校的新聞科系旁聽,滿懷熱情地請教表現優異的新聞界前輩,積極主動地跟相關人士推銷自己的理想抱負。大四的時候,我進入商工日報的專題小組,開始我的記者生涯。由於之前的專題經驗,畢業後我順利應徵進入新女性雜誌。

 

第二次生涯轉型:不管上任何課程,都必須經過「自省」和「消化」

當時的我才剛踏出社會一年多,歷練不豐、能力不足,沒想到卻碰上總編輯罹患癌症的突發狀況,剛接下主管任務不久,我便發現自己需要快速成長,當時我才二十三歲,其他部門的同仁從三十歲到六十歲都有,該如何取得元老級員工的信任呢?該如何指揮各部門的員工?如何掌握經營管理的先機呢?

 

為了快速轉型,我開始接觸各種不同內容的課程,要怎麼當個雜誌社管理者?要怎麼經營文化事業?要怎麼預測未來的脈動等等課程。我還記得當時上課的老師是前經濟部長王志剛,雖然上課內容已全數忘光,但現在回頭省思,發現這些課程我依然需要繼續學習。

 

這次的學習經驗讓我領悟到,不管上任何課程,都必須經過「自省」和「消化」的過程,這些知識才有可能被靈活運用,不然就是「死的知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第三次想要轉型:不要自我設限,轉型沒有想像困難

當我對主編工作的熱情逐漸減退時,我莫名地陷入情緒低潮,做什麼事情都不帶勁,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即使現在看當時的照片,都還是可以感受到那股「莫名的怨氣」。很多人都不喜歡負向情緒,其實,負向情緒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事情不對勁了,需要做些轉變,讓人生有不同的方向。

 

為了重新燃起工作熱情,我選擇放棄一切,到美國去進修廣播電視課程。在異鄉的這段期間,我嘗試各種新奇的事物,結交不同國度的朋友,樂於體驗各種型態的生活模式,積極參與不同名目的活動。這次的轉型經驗,使我深深體會,假如不要「自我設限」,其實轉型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就看我敢不敢冒險,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延伸閱讀:總是覺得自己很忙?當「多工處理」變成常態,你的大腦可能正在被壓力啃食!

 

第四次想要轉型:不能再用舊思維工作

從美國回來後,應邀擔任多家公司的顧問的時候,我慢慢發覺不能再用過去舊的工作方式,來面對新的工作型態。我需要針對不同公司的需要,收集不同的資訊;我需要針對不同老闆的個性,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不能全部「一視同仁」。

 

有了這個覺悟之後,我開始養成隨時搜集資料,以及主動發掘問題的習慣。這樣我才能和各個不同領域的老闆討論問題,並且找到解決之道。這次的轉型經驗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幫助自己成長,並不一定非進學校上課不可。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倘若能夠用心觀察周遭環境的轉變,自然能夠每天成長一點點。整理自己的轉型歷程,發現早在這個階段,我就已經進入彈性生涯時代,而且在當記者時養成的自我記錄、自我書寫習慣,讓我清楚自己的想法、感受,指引我下一步的轉變方向。

 

 

第五次想要轉型: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寫出最感動人的文章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強烈渴望靈感,那種感覺就像一隻飢餓的動物,到處找尋寫作素材。幾經尋覓之後,我終於明白每一次的成長經驗,就是最好的寫作題材,因此,與其「外求」,不如「自省」。只有親身體驗的故事,才是最感動人心的。

 

第六次想要轉型:分手激發自我深層的探索

在我和相交多年的男友分手的時候,當時我很想知道,為什麼我會讓一個曾經說過「沒有妳,我活不下去」的男友,下定決心離開我?究竟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會讓他受不了我呢?我開始回想自己的戀愛歷程,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撐過7年之癢卻離婚了?精神科醫師點名4種人無法白頭偕老

 

大量閱讀心理學的書籍之後,我有了一些發現,我發覺自己是一個很害怕承諾的人,似乎只要承認對方是我的男朋友,我就會失去自由,對方也不會再愛我、疼我。我發現自己很羞於表達愛意,一廂情願地以為「對方應該知道我的心意」。我發現自己對男友的要求越來越多,如果對方不懂得適時拒絕我的話,心理壓力就會越來越沉重,互動的感覺也會越來越疲憊。

 

這次的經驗,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信任程度、感情需求,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同時也激發我想要探索別人內心的想法,以及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的成長經驗,對我現在做感情諮商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不少當事人都跟我有相似的心理歷程,都是在最愛自己的人離去時,才興起自我探索的念頭。

 

被幸福包圍的時候,我們往往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很多時候,強烈的震撼雖會帶來痛苦,卻也是最寶貴的成長養分。我常常跟當事人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好的結束是幸福的開始。學會好好告別一段愛情,我們就可以進入不同的成長階段。

 

第七次想要轉型:找到職涯的天命

剛進入心理輔導的領域後,當時我對心理相關理論與各種諮商技巧越發渴求,一起在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值班的夥伴,鼓勵我去報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還記得考試的時候,看到人山人海的考生,心都涼了一半,有這麼多優秀的人才,而且大部分都是科班出生,我還有機會嗎?或許是沒有抱太大希望,當我通過筆試,進入口試階段時,簡直欣喜若狂,不敢相信自己真的通過考試。

 

這次轉型,對我的生涯發展影響非常巨大,彷彿找到自己的天命。我們每個人的成功處方,就藏在過往的經驗中,無論是否習慣自我記錄,都可以透過探索下面這些「生涯發展歷程」的問句,或多或少挖掘出一些自我成功特質。

 

◎ 本文摘自/《鍛鍊心理肌力》林萃芬著

◎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WHO確定「工作倦怠」是疾病!3徵兆要注意,醫師教你如何「保養情緒 」

問問過度努力的自己:你是為了休假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休假?

放不下工作的人易焦慮?做對這件事立刻轉化

睡前都還在想著工作?心理師教你2分鐘幫大腦斷電、好好入睡

工作生活兩頭燒…醫界CEO教你「1步好棋」快樂走出辦公室

怎樣才能提早退休?3型態不被工作綁住過你最想要的生活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