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母救海洋? 專家說改吃虱目魚、臭肚魚及這些更美味、救更大
日本捕不到秋刀魚,北美、歐洲、澳洲的漁獲量驟減4成。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海魚撈捕過度,海洋資源有枯竭疑慮,澳大利亞的海洋生物學家提出「吃水母救海洋」的建議。要各國學學華人多吃海蜇皮,還能解救各海域水母數量爆增的問題。專家認為,水母營養有限,改吃昆布、紫菜等藻類,或臭肚及虱目魚等藻食魚類,更美味營養,而且救更大。
近年來有許多海洋學家都發表,在許多海域觀察到某些水母種群急遽增長,有些海水浴場甚至因為水母量爆增而關閉。因此澳洲獨立海洋生物學家、專門研究水母的格什溫博士(Dr Lisa-ann Gershwin)建議大家不妨多吃水母,認為或許可以為全球超過90種瀕危魚種遭大規模捕撈的窘境解圍。不過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認為,水母95%是水,營養有限,要大家不吃魚改吃水母可能有困難。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薦7大排毒營養素!1道料理通通有 加速排出重金屬毒素
海蜇皮熱量低又爽口,減重者的好選擇
水母也就是華人餐桌上的「海蜇皮」,在全球華人的農曆新年團圓飯上,海蜇皮是年菜大菜之一。且海蜇皮熱量低,每百克只有19大卡,含有4.4克粗蛋白,加小黃瓜、芹菜段、紅蘿蔔絲、蔥絲等青蔬涼拌後口感脆且爽口,適合許多愛漂亮的女性做為減重食材。
海蜇皮含鈉高,不要天天吃
黃之暘說,各地水母數量增加,顯示了許多海洋危機。例如海洋溫度上升、海洋營養鹽組成或生態失衡,以及營養優化等隱憂,而水母成長快速,生長週期短、體型大,確實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的壓力。但是全球有吃水母習慣的民族以華人為主,要大家吃水母救海洋可能很難快速達成。而且也要注意海蜇皮都是經過乾製,含鈉量很高,且缺乏脂質、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營養價值也有限,他認為還是不要天天吃。
吃藻類更環保
他建議更有效搶救海洋生態的方式不如改吃「藻類」。藻類是外觀像植物的生物,生長非常快速,除了髮菜以外,多吃不會造成海洋生態危機,還可以改善某些藻類繁殖太多的危機。
藻類營養豐富,膳食纖維、蛋白質高
台灣國人常吃的藻類約有8種,紫菜、裙帶菜(海帶芽)、海帶(昆布)、海茸、海髮菜等。另外還有取其萃取膠的,例如俗稱「海燕窩」的珊瑚草、做成像愛玉的石花菜,以及加工成俗稱「寒天」或「菜燕」等多種產品的洋菜等。因為藻類生長快速,而且藻類富含多種維生素、含有糙米10到25倍的膳食纖維,並且是少有富含蛋白質的植物,是植物性ω3的來源。而且它的微量元素含量多,很適合素食者補充營養。
延伸閱讀:秋冬季節最便宜的魚種含超高營養 能護心、紓壓及補腦
改吃虱目魚、臭肚魚等藻食性魚
藻類唯一的缺點是含碘量高,有甲狀腺問題對碘敏感者不適合。這些人不妨選擇「藻食性魚類」,例如虱目魚、俗稱「臭肚魚」的象魚(台語稱為樹魚)。這兩種魚以藻類為主食,無論是海中捕撈或養殖,都是短期即可成熟的魚,不像一般魚類養殖或捕撈時需要用雜魚或小魚做餌食,需要「以魚換魚」,是更為環保的吃法,能吃進美味也能愛地球。
延伸閱讀:原來海苔超營養!低卡、好油、整腸助瘦身 預防失智、關節炎、心血管疾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喝瓶裝水1年13萬顆塑膠微粒下肚!用奉茶App免費喝水做環保還能換現金
一尾「青背魚」 修復全身細胞膜、強化記憶力、避免身體發炎
洗菜、洗魚蝦、備料時一個錯誤小動作,恐增加高血壓及食物中毒風險
市場裡的維他命是它!鬼頭刀熱量低、營養高 夏日減脂養肌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