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韓跨國研究:「懷孕月份」恐影響孩子健康 高血壓、糖尿病風險增
想要生個健康寶寶,除了懷孕期間攝取的營養會影響胎兒發育,暴露的環境也至關重要。最近一項由台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合作的跨國研究指出,孕婦所處的環境和孩子罹患憂鬱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有關係。
比對月份和環境因子 揪出疾病風險
這項研究統計分析台、美、韓三國,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35至53歲之間,統計的時間從1979年至2016年不等,平均分析為24年,最長達36年,其中台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13年。
參與研究的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懷孕前3個月適逢台灣的10、11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高。
而懷孕初期暴露在PM2.5較高的環境,如台灣的9月、10月及12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提升小孩高血壓及心房顫動的風險;如果懷孕後期日照太少,恐影響維生素D吸收,則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小心妊娠糖尿病讓胎兒不保 這杯超甜的糖水一定得喝!
媽媽懷孕時得流感 寶寶心臟病風險增
這項研究論文已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烏斯馬博士強調,上述結果純粹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份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為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
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比如有些研究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一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或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
延伸閱讀:害怕藥物傷胎兒?孕婦「做這事」更危險
跨國研究的緣起…來自一位美國博士生的發想
談到這項跨國研究的契機,烏斯馬博士表示,因為一位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生將這個發想放上「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群組,吸引很多人的興趣,進而組成跨國研究團隊。
OHDSI集結全球各地研究人員並建立觀察醫療數據庫,期能透過大規模分析來帶出健康數據的價值。由於很多國家的醫療數據格式都不一樣,OHDSI會建立一套共同的語言結構,將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庫轉換為通用數據模型;烏斯馬認為,當前全球醫療資訊量相當龐大,若能整理並分析,一定有助於推動醫學進步,大幅改善醫療和病人安全。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刷牙流血、牙痛不敢治 孕婦小心牙周病恐早產
子宮閉鎖不全難發現 5種高危險群孕婦小心流產
餵母乳可以避孕?產後月經沒來也會懷孕?醫師告訴你背後原因
孕婦喝滴雞精「養胎不養肉」 營養師分享準媽媽聰明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