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霜降」進補比冬補更有效!蘋果、山藥、蜂蜜水…8種「平補食物」解秋燥

王家瑜 整理 2020/10/22 11:01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霜降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此時最低氣溫降至零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氣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

 

「秋補」比「冬補」更重要

氣象學上,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也應該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有句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閩南也有諺語說「一年補通通(意指全年都進補),不如補霜降」,可知秋補比冬補、甚至整年任何時節進補都重要;秋補先打好身體底子,比冬補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胃潰瘍是壓力大造成?醫師透露2個背後真相 不處理小心變胃癌!

 

8種「平補」食物 緩解秋燥之氣

霜降時節的平補主要是平秋燥之氣。因為秋季乾燥容易影響身心,不僅情緒容易煩躁不安,也擔心氣候乾燥造成皮膚老化,以下介紹幾種可清心養肺,並兼具美肌功效的食物。

 

1. 蓮藕

清熱疏鬱,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在《神農本草經》中被視為具長壽功效的上品。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可解煩悶、口渴;煮熟後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延伸閱讀:蓮花整株都是寶!蓮子去除煩躁 蓮藕助排便、降血糖

 

2. 豆漿

能潤燥、清肺化痰,不僅有美顏效果,富含卵磷脂可健腦、調血脂、增加鈣和骨質密度,且含纖維有助排便。如果喝豆漿會脹氣,可改成吃黃豆製品如豆腐。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蜂蜜水

蜂蜜能潤膚、潤腸,解決秋燥癥狀,有研究還可緩解夜咳,很適合秋天飲用,但一歲以內的小孩要避免食用。

延伸閱讀:蜂蜜愈放愈香甜?顏色變深或結晶可以喝嗎?達人教最保鮮的保存法

 

4. 柿子

甘寒微澀,能潤肺化痰、清熱生津、健脾益胃,且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抗發炎。另外,柿子中含豐富糖分、果膠及維生素,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延伸閱讀:秋季飲食養生別貪涼 「吃柿子」要小心胃

 

5. 梨子

能潤肺止咳、清熱解毒,有「天生甘露飲」之稱。對秋燥引起的乾咳、口渴和便秘有不錯的改善效果。但是脾胃弱者不宜多食。生食、榨汁(可加甘蔗或蜂蜜,滋潤效果更好)均可。若加蜂蜜、冰糖川貝母燉煮,則可緩解咳嗽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吃水果好健康 有胃食道逆流該怎麼吃?

 

6. 山藥

具滋陰養肺功效,含多酚類和花青素,可調整代謝、潤膚、通腸。山藥澱粉含量低,但100克山藥熱量等同4分之1碗白飯,建議血糖高及有減重需求的人,吃山藥後要減少主食攝取量。要注意適量即可,因為山藥吃多會讓腸胃蠕動變慢、消化不良、脹氣。煮湯或磨泥拌飯皆可。

 

7. 百合

養陰清熱、清潤甘甜,潤肺養顏,並有止咳、鎮靜安神效果,還有補腦健胃的功效,是中老年人的營養保健好物。鮮百合鎮靜安神效果好,乾百合則具有滋補效果。百合可和蓮子搭配食用,可改善失眠症狀;百合也適合和雞蛋一起食用,滋陰潤燥、清心安神。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疫情趨緩 中醫調體質正是時候!3款茶飲有幫助

 

8. 蘋果

蘋果中營養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蘋果亦含豐富礦物質,有利於鈣吸收利用,防治骨質疏鬆,也有補腦養血、凝神安眠的作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秋天好發呼吸道疾病、腸胃問題

另外,秋末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可搓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助預防呼吸道疾病。可適當運動,年長者應注意膝關節保暖。 秋冬時節萬物蕭瑟,應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急躁動怒,才是養生之道。

延伸閱讀:一支吹風機+兩隻手 4個穴位緩解鼻塞

 

此時勤於操練一套養生九式裡的「靈龜翻身」,對於腸胃系統、脹氣、胃酸過多、腸胃蠕動不正常等症狀有所幫助。操作此式時,若感覺口水分泌極多,可以分3口慢慢吞下至丹田。此時口水因練氣緣故轉化成酶,對腸胃系統會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胃酸過多、脹氣…每天7次「靈龜翻身」幫助腸胃系統

 

養生動功簡易九式靈龜翻身

1. 兩腳與肩同寬,由頭至腳放鬆3次。
2. 兩手叉腰,拇指朝前,下蹲吐氣,站起吸氣,重複3次。
小叮嚀:吸氣時要配合腹部的動作,將腹部盡力往後壓縮至後背,稍提會陰但不用力。

 

(圖片示範者為王薀老師的學生,非作者本人)

 

3. 微蹲,吸氣時,上半身往右旋轉,腰部以上動,腰部以下不動。
4. 下巴下壓住兩邊動脈,頭也跟著旋轉扭動,眼神儘量看到身背處。吐氣,慢慢地轉身還原。

 

 

5. 吸氣,同方法往左轉動。吐氣,身體還原。
6. 重複7次,雙手掌心朝上,往上抬至膻中穴高度,翻掌往下,雙手放鬆下垂置於身體兩側,收功。

 

◎ 本文部分摘自/《靜坐-這一檔子事 導引功法》王薀老師 著  ◎ 圖片來源/善聞文創出版社‧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秋季養生不宜大汗淋漓…每天「站樁」15分鐘儲備身體能量
喉嚨痛不等於感冒!醫師教你「正確喝水」能改善 1種情況快就醫
秋冬疫情再起!中醫4招預防感染新冠肺炎,嚼薑吃蒜、用溫水漱口、洗臉…
多吃維生素防秋燥 梨潤肺、百合滋陰、「三素」去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