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木耳、杏鮑菇、鳳梨驗出米酵菌酸?專家解答:木耳、粄條這樣安全吃

寶林茶室

許寶仁 報導 2024/04/01 11:4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在8名患者身上驗出米酵菌酸,許多民眾以為米酵菌酸與「米」有關,嚇得不敢吃粄條、河粉、米粉,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專家嚴正澄清,米酵菌酸只是Bongkrekic Acid的譯名,與「米」無直接相關,國內民眾可放心吃米食!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驗出國內首例米酵菌酸,引起各界譁然,在疫調尚未完全明朗前,民眾對於米食十分恐慌,甚至傳出台灣曾在杏鮑菇、鳳梨、木耳等農產品曾檢出米酵菌酸,擔心唐菖蒲伯克氏菌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
看更多:吃不出來!不只米酵菌酸 這3種菌快速繁殖 無異味卻會導致食物中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米酵菌酸與「米」無直接相關 僅「這1型」會產生致病毒素

對此,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專家嚴正澄清,米酵菌酸與米食無直接相關,且國內未曾出現在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的報告,也沒有任何紀錄顯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

 

農業部農試所助理研究員蔡佳欣說明,唐菖蒲伯克氏菌是植物常見的病原菌之一,有4種病原型,不同病原型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有不同特性,產生的致病能力也不同;台灣環境中早就有該菌種,但會產生米酵菌酸只有椰毒亞型的病原型,台灣環境中原有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不會分泌米酵菌酸。

 

台灣環境中3種病原型菌不會產生米酵菌酸、危害人體

農試所說明,過往國內有唐菖蒲、蝴蝶蘭 、山蘇、鳳梨及杏鮑菇等作物受危害之紀錄,該菌依據其病原型可分類為唐菖蒲病原型、洋蔥病原型、洋菇病原型等3個病原型,這3種病原型菌並不會產生米酵菌酸,也不會危害人體。

 

專家:建議更名為「椰黍酵菌酸」或其他名稱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這次檢測到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就是椰毒亞型,印尼爪哇1895年曾爆發民眾食用椰子製作的天貝,引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椰毒亞型病原菌通常都是在保存不當的椰肉、玉米澱粉、木耳、銀耳等發現,在純米製品或米飯都未曾發現過。

 

姜至剛說,這次中毒的患者多有食用粿條或河粉,但這些粿條跟河粉都不是純米製品,都有添加玉米澱粉,他認為,椰毒亞型病原型細菌分泌的毒素,應更名為「椰黍酵菌酸」或其他名字較為合宜,以往的譯名「米酵菌酸」並不妥。
看更多:寶林茶室中毒案35件檢體皆未驗出米酵菌酸!台大醫:汙染源頭查不到 靠1招防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唐菖蒲伯克氏菌已在台灣落地生根?專家:疫調應朝進口食品方向

何美鄉也表示,米酵菌酸很少被看到,文獻上的資料也有限,僅少數國家曾驗出米酵菌酸,中國近年來發生的案例最多,唐菖蒲伯克氏菌現已在中國落地生根。至於台灣,目前認為尚未落地生根,也未進入台灣的食物生態,她建議疫調往進口食品方面著手,找到唐菖蒲伯克氏菌。

 

木耳本身不會產生毒素 在特殊之環境條件下發酵才會產生

此外,依據農試所菇類專家表示,要產生米酵菌酸之條件較為嚴苛,除了需要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需要在特殊之環境條件下發酵,如溫度須控制在2233°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並含脂質之食物中,發酵12天才會產生,並不是木耳本身就會產生該毒素。

 

市面上國產木耳逾9成是濕木耳免泡水 若乾木耳泡發應多次換水

農試所表示,國產木耳9成以上以濕木耳銷售,與進口乾木耳明顯區隔,並提醒民眾,選用國產鮮銷木耳,只要用水將外部進行清潔即可,不需要特別泡水處理;若針對乾木耳,則建議在泡發過程應多次換水,以避免微生物孳生。

 

國產米沒有發酵步驟 粿條、米粉照光不透明

另外,農糧署表示,國內每年稻米產量約140萬公噸,國內稻米在收穫後會經過烘乾、碾製,到包裝成食米過程並沒有經過發酵的步驟,且市售食米多數在收穫後半年內售磬,受到汙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又,以米為主成分或純米製成的粿條、米粉等產品,夾起來照光不會呈現透明,不經過發酵步驟,製程單純,所含米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高,外包裝標示的成分欄,米原料排在愈前面表示在所有成分中含量愈高。
看更多:寶林茶室中毒證實米酵菌酸!毒菌恐遍布全台?粄條、天貝很危險?專家這樣說

 

◎ 圖片來源/翻攝自寶林茶室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農業部.何美鄉教授.蔡佳欣博士.姜至剛教授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