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人體出水口!腋下、膝窩藏有祛濕重點穴
台灣夏天濕度總是高得嚇人,不只環境中濕度高,身體裡的「濕邪」可能也趁機上身。「濕邪引百病」,中醫所說的濕邪指的就是身體裡的濕氣。中醫師吳明珠說明,濕氣重可能導致呼吸道、消化道、手腳皮膚疾病,以及各種身體不適。
當人體內濕氣重的時候,舌苔會變厚,吃下清淡食物時總覺得不夠味,不自覺想吃一些重口味,這樣的飲食習慣卻可能讓體內濕氣更加重。吳明珠提到,有幾種常見的地雷食物,像是含糖飲料和食物、含餡料的麵包、花生、蹄膀、炸醬、麻醬或肉醬,最好少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愛吃重口味、無肉不歡小心你得「心臟病」
除了避免地雷食物之外,吳明珠也教大家如何打開「排水孔」,透過穴位按摩,幫助排出濕氣。我們的第一個排水孔就是位在腋下的極泉穴,腋下是身體排汗的重要管道之一,流汗是很好的排濕方式;如果排出的汗色偏黃,就代表你的體內濕氣偏多。
位置:手臂高舉,從中指開始、沿著心包經延伸,直到腋下凹窩的位置,就是極泉穴。
濕氣多也就是水分多,從中西醫觀念來看,都與腎臟有關。腎經和膀胱經互為表裡,因此平時也可以按摩膀胱經上的委中穴。
位置:膝蓋後方、膝膕凹陷的地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身體內外濕氣交互影響,許多人容易出現下肢水腫,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建議從小腿往上按,經過膝蓋側面的膕肌,往上按到腹股溝,幫助身體循環,排出過多的水分。其實這和中醫觀點也有些許相通,膝蓋側面的膕肌正好就是陰陵泉穴所在。
位置:內側為陰、外側為陽,陰陵泉在小腿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郁方更年期爆胖 靠2招找回好身材 醫師提「1動作」幫你緊急保住體態
2023-03-02 18:31:00

睡前1分鐘「做一事」,胃食道逆流大改善!中醫師親授撇步
2025-06-06 01:00:00

脖子、頸部有腫塊或淋巴結腫大恐是癌!醫師教你3招分辨腫瘤良性或惡性
2022-01-19 08:00:00

3個胸痛部位 可能是這些器官在求救!
2017-12-15 12:00:00

新冠疫情再起 壓3穴+這運動強化肺功能 防疫祛疾DIY
2025-06-12 10:20:00

侯佩岑髮際線後退老10歲?1茶飲促黑髮再生3穴位拉提變年輕
2025-06-12 10:16: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