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名醫呂紹睿花十年探索「內側摩擦症候群」:膝蓋彎曲超過60度最危險!
西元1995年,關節名醫、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在為病人進行膝關節清洗手術時,發現有個從未見過的奇特病變就隱藏在膝關節深處,直覺地清除它之後,想不到原本要置換人工關節的膝蓋竟然好轉了。這驚鴻一瞥觸動了他內心的福爾摩斯魂,開始對「骨性膝關節炎」展開長達10年的探索與追捕。
經年累月摩擦…「內側皺襞」粗糙如菜瓜布
「內側皺襞」是什麼呢?內側皺襞是當我們在母親子宮裡發育時,殘留在膝關節內的構造,外形像衣服的皺褶;每當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和關節軟骨便互相摩擦,產生「內側摩擦現象」。
經年累月的互相摩擦後,原本像絲瓜般柔嫩的「內側皺襞」,慢慢變得跟菜瓜布一樣粗糙,關節軟骨也因此逐漸耗損,開始出現惱人的「內側摩擦症候群」。
膝關節「內側摩擦症候群」4特徵
關心自己和身邊的家人,膝蓋是否出現內側摩擦症候群的症狀:
疼痛-睡覺時特別疼痛難耐。
摩擦音-當膝蓋突然變換姿勢時,發出清脆的彈撥音。
卡住或鎖住-長時間坐或躺之後,要起身走路時會突然動彈不得。
變形-嚴重時,會因為膝關節變形而無法行動。
延伸閱讀:關節活動有異音…他們來台找到新「膝」望,人生不卡了!
內側皺襞與膝關節軟骨互相摩擦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會藉由「化學腐蝕」及「物理摩擦」破壞軟骨。化學腐蝕是指內側皺襞被重複夾擊引起的發炎現象,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慢慢腐蝕崩解關節軟骨;物理摩擦則是因為內側摩擦現象造成直接的物理性破壞,且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的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或運動時疏忽了,讓膝蓋重複過度或快速彎曲,會讓軟骨處於化學腐蝕和物理摩擦的雙重破壞之下,若無法即時改變行為模式,將會造成惡性循環而逐漸破壞整個膝關節。巧的是,內側摩擦現象造成的傷害,也是在膝關節彎曲超過60度後最嚴重。
延伸閱讀:哪種運動會傷膝一張表了解?3種坐著運動強化膝關節!
及時治療,膝關節內側摩擦可以逆轉勝!
幾乎人人都有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一旦膝蓋使用過度而發病,就會產生變化多端,被誤認為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這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膝蓋疼痛、行動困難的原因。
一般人誤以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骨性膝關節炎)只是隨著年齡老化的自然現象,不是疾病。自從找到致病機轉就是內側摩擦現象,治療和預防方法也就雲開見日了。
延伸閱讀:膝關節炎可逆轉!她用「自我保健療法」 身材變苗條、膝蓋不腫也不痛
如果忽略或錯過了治療的時機,膝關節軟骨就會持續損毀,而步入置換人工關節的不歸路;相反地,只要能及時治療「內側摩擦現象」,膝關節就有機會自然好轉。
◎ 本文摘自/《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呂紹睿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退化性關節炎免換膝!全台最難掛號醫師呂紹睿讓病患蹲廁所、趴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