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代謝症候群納健保給付!台大醫2招預防代謝症候群 這食物吸油、降膽固醇很有效

郭庚儒 報導 2022/06/28 12:31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健保署7月起,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首度將未演變成疾病項目納入給付,西醫診所可針對20至64歲符合對象收案,協助個案追蹤管理,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全年經費3.08億元,預估可協助10萬人。

看更多:台灣中壯年3成有代謝症候群、5成腰過粗 4招斷開代謝症候群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腹部肥胖易代謝症候群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副院長黃國晉指出,代謝症候群是「三高加二害」,包括: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以及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夠。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有5項指標,符合3項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血壓偏高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看更多:營養師公開9種「高鉀水果」 補鉀防抽筋、降血壓、消水腫!

 

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

 

黃國晉表示,根據國內統計,4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約72萬人,40歲以上男性平均每3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而腹部肥胖是最能明顯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平均每2人就有1人可能有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高6腦中風高2

黃國晉說明,腹部肥胖即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導致代謝異常,而不良的生活型態,如高糖、高油脂、低纖飲食與過量飲酒,導致胰島素阻抗,最容易發生代謝症候群;一旦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變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容易進入細胞內,身體代謝就會出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根據研究顯示,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機率比一般人高6倍、高血壓高4倍、高血脂高3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高出2倍。

看更多:腦中風能不失能!他腦中風後肢體痙攣常跌倒 這樣做不用拐杖也能走了

 

2招預防代謝症候群

黃國晉建議,預防代謝症候群從均衡健康飲食著手,日常飲食習慣應高纖、低油、低糖、低鹽,多吃高纖食物如全穀、蔬菜及水果,膳食纖維能吸附食物中的油脂及膽固醇,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尤其是富含水溶性纖維質的食物,例如:菇類、木耳、山藥、秋葵。

 

除了均衡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也不可少。黃國晉表示,運動能控制體重,並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及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議有氧運動搭配肌力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也可以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累積,多走路、爬樓梯都是不錯的方式。

看更多:李艷秋退休後天天運動、重訓!壞膽固醇130變87、爬樓梯不吃力 公開養成運動習慣祕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黃國晉醫師

 

→一場百年大疫影響我們有多深?帶您一探疫情下的人生百態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為什麼肥胖的人一定要減肥?醫師曝最可怕後果 5指標快檢查
icon
2020-06-15 09:00:00
延伸閱讀
連續運動15天甩掉內臟脂肪!遠離癌症、失智症、代謝症候群
icon
2020-08-03 12:45:00
延伸閱讀
瘦小腹最有效!「扭腰甩手」瘦腰腹 改善腹部肥胖、全身僵硬痠痛
icon
2020-03-25 14:53:40
延伸閱讀
降血糖越低越好?空腹血糖正常就沒事?醫師破除糖尿病3大迷思
icon
2020-02-19 11:09:00
延伸閱讀
吃太油也會糖尿病!醫師教你4招減掉內臟脂肪 逆轉糖尿病
icon
2022-03-29 11:40:00
延伸閱讀
一直運動卻還是肚子很大?做對「這件事」才能有效剷除內臟脂肪
icon
2022-12-15 15:04:07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