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關節痛,泡中藥能消炎!按4穴位止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搭配針灸 療效更好
65歲早餐店老闆徐小姐,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15年,雖然有用西醫藥物治療,不過關節腫痛仍很困擾,8年前她搭配中醫治療,利用針灸、徒手復位、每天泡藥洗,現在左手手腕已恢復正常功能。醫師表示,經回顧12篇文獻,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用西藥搭配針灸,能有效改善急性和慢性發炎指數、降低關節腫脹和疼痛;而藥洗則是不限,有關節疼痛問題都可早晚泡10分鐘,緩解發炎症狀。
早餐店老闆深受關節炎所苦 中醫治療大幅改善
徐小姐今(2/21)出席記者會現身說法,提起自己病況一度哽咽落淚。她表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好幾年,被這病深深折磨。因為手要出力卻沒法使力,很多事情都沒法做,需要別人幫忙,造成困擾,再加上她做早餐非常忙,所以覺得很辛苦。接受中醫治療前,她的左手已無法拿東西、手腕腫到沒法動,再加上長期吃西藥消炎止痛劑,腸胃很不舒服、睡眠也被影響。用中醫調理7~8年,她的左手腕已恢復正常,西藥也只有打生物製劑、一般止痛藥很少吃。徐小姐說,每天早晨起床,雖然手指關節還是很僵硬,但是泡中藥材藥洗,早晚各泡10分鐘,疼痛就減少、舒服很多。
看更多:退化性關節炎「刮痧」也能改善!下半身3部位刮痧法 一次解決腳腫、膝無力、手腳冰冷
▲徐小姐(左)接受盧禾潾醫師(中)徒手復位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吃消炎藥 黏膜、腸胃易受損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盧禾潾研究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約總人口1%,女性好發。它是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病人深受關節疼痛、變形及影響日常生活所苦。臨床上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的破壞。西醫主要使用抗類風濕性西藥、生物製劑及消炎藥物治療,患者經常黏膜、腸胃受損,由於副作用及費用較高,臨床上有許多病人轉求助於中醫。
西藥搭配中醫針灸能大幅改善症狀
而西藥搭配中醫針灸是否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幫助?盧禾潾表示,經過分析12個隨機研究、874位患者,發現急性發炎指數CRP可減少6個標準差、慢性發炎指數ESR減少6~10個標準差、關節腫脹分數SJC和關節疼痛分數TJC都明顯下降,證實合併使用中醫治療效果更好。此成果已獲2021年《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雜誌刊登。
看更多:天冷就關節痛?其實跟氣溫無關 這「3因素」才是關鍵 5招擺脫變天關節痛困擾
手部穴位多按摩緩解關節痛 藥洗可降低發炎
盧禾潾說,這些研究使用的手部穴位不見得相同,但常見的穴位包括勞宮穴、合谷穴和2個腰腿點穴位。一般民眾若有手部關節疼痛,也可以按這些穴位緩解症狀。另外,泡藥洗也是一種方式,不只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能泡,手關節不舒服也適合。
北榮傳統醫學部中醫傷科團隊研發傷科洗劑,從古方《正骨心法要旨》的八仙逍遙湯加減,藥材包括疏散風溼的桂枝、蒼朮、防風、荊芥和絡石藤,以及活血化瘀的當歸、川芎和丹皮,搭配消炎止痛的透骨草、甘草、黃柏、細辛,共12味藥材製成,特別適合關節炎患者使用。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解釋,絡石藤和透骨草含有桂皮醇可降低TNF-α腫瘤壞死因子,所以能降低急、慢性發炎反應。
▲北榮研發傷科洗劑,早晚泡可緩解關節疼痛症狀。
一包藥洗約新台幣30元,早晚各泡10分鐘,早晨第一泡用40℃左右溫水泡開,可邊泡邊按穴位或關節腫脹處。晚上第二泡可以煮開後放溫再泡。提醒皮膚有傷口或感染時不能使用。
看更多:中醫治療關節炎靠「這招」 3種類型1次搞懂 緩解後不調養當心骨鬆!
徒手整復幫助關節復位 加速廢物代謝
此外,中醫治療關節炎也會使用傳統傷科整復徒手治療,具中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背景的盧禾潾醫師表示,徒手關節鬆動術及正骨手法,能幫助紊亂關節恢復對位,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變形、疼痛具有舒緩效果。中醫講求「欲合先離」,所以要先拉開關節,再互推對位,讓關節復位。壓迫性手法則是直接壓迫關節,可以止痛,還能增加關節的滑囊液、加速廢物代謝,而骨頭是活的,加壓後也能加速生長。
◎ 圖片來源/北榮提供.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盧禾潾醫師.龔彥穎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