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8歲女孩咬指甲自殘 背後原因讓人心疼…大人也常做這些紓壓行為

王家瑜 整理 2020/07/09 11:4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大早,婦人就帶著女兒等在門口,一見到心理諮商師就說:「約這麼早的時間真是麻煩妳了,先讓孩子在這裡諮詢吧,我來不及了得趕緊走,等做完諮詢她給我打電話,我再來接她。」

 

心理諮商師看看面前這個怯生生的8歲小女孩,再看看理著短髮、衣著講究的媽媽,不等我說什麼,也沒跟孩子說什麼,這個大忙人媽媽轉身疾步離去。女孩坐在我面前,一雙大眼睛靜靜的看著。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女孩3年沒剪指甲…媽媽竟不以為意

關於女孩來的原因,她媽媽第一天簡單的說:「我家孩子3年沒剪過指甲了,過去我就沒當回事,還開心的呢,說這下可省了指甲剪了。後來我同事聽說了,勸我趕快帶孩子看看,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我也不明白,這會有什麼問題啊?」

 

媽媽的表達有些令人擔心,孩子的症狀3年之久,當媽的竟沒有察覺。面對茫然看著自己的女孩,心理諮商師有些躊躇,不能貿然問「孩子,妳的指甲怎麼了」,必須先聽聽她的想法:「媽媽告訴過妳為什麼要來這裡嗎?」

 

她遲疑了一下,想搖頭又輕輕點點頭。「妳願意到這裡來嗎?」  她大力搖頭:「不願意。」「雖然不願意,但妳還是來了,現在妳願意做點什麼嗎?」她環顧房間,對沙盤表現出了好奇,心理諮商師鼓勵她:「妳可以過去看看,也可以玩玩。」她一下子跑過去,站在擺滿沙具的木架子前,把感興趣的小東西拿起來玩,氣氛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延伸閱讀:小孩愛咬指甲,爸媽可能要注意了!

 

放學回家,是她一天中最不快樂的時候

玩了一會兒,她的視線轉到一盒蠟筆上:「妳也畫畫嗎?」「有時候我畫,有時候別人畫。妳願意畫嗎?」她點頭,我趕緊把一疊白紙遞給她,她開始坐下來安靜畫畫了。心理諮商師注意到,她畫畫的時候,選用的全部是黑色或咖啡色蠟筆,等她畫完,呈現在我眼前的,就是一幅色調暗沉的圖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她的畫很有意思,一張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畫的是室內的場景,有窗戶、有餐桌,有一個小妹妹正趴在桌上寫作業,旁邊有一個女人叉著腰、舉著手,身體呈前傾姿勢;另一部分是室外的場景,幾個小朋友正在一起玩跳繩,還有一個小朋友站在旁邊看。

 

問她能否分享一下圖畫裡的故事,對此她非常樂意。室內的場景是她的家,每天她放學回家就寫作業,不能玩遊戲也不能休息,媽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守在她身邊,監督她寫作業。媽媽總是很嚴厲,隨時會指出她錯在哪裡,有時脾氣急了還要罵她,用手敲她的頭。放學回家是她一天中最不快樂的時候,室外的場景是她的學校,她喜歡下課時和同學們一起玩,那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

 

當被問到「這個同學在做什麼呢?」她的神情有些憂傷:「這個同學是玲玲,她在看我們玩,她想跟我們玩,但我們老師不讓我們跟她玩,說她成績差,讓我們孤立她。其實,我還滿喜歡她的。」一旦打開話匣子,她其實很能說,在她的講述中,可以看到她生活中的各方面。

 

她被灌輸「玩耍是可恥的」「學習絕不能退步」

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她5歲之前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快上小學的時候,她媽媽擔心爺爺、奶奶太慣著她,把她接回了自己家。6歲上小學,父母都重視她的學習,兩人每天輪流監督她寫作業。在學校裡老師也很嚴厲,對學習進度盯得很緊,而且明確表示,不希望成績好、表現好的孩子和成績差、表現差的孩子一起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在她簡單的描述裡,心理諮商師捕捉到太多東西,並嘗試去拼湊和理解:在爺爺、奶奶家可能是她被照顧得最好的時候,5歲和他們分離,回到父母身邊,父母並沒有照顧好她(還不如在爺爺、奶奶家),但對她的學習卻看得很重。相比和爺爺、奶奶的分離,這對她是另一種壓力,而這個壓力是學校壓力的延伸。

延伸閱讀:別誤了孩子一生!育兒專家點名「7種最錯誤教養方式」

 

在家裡和學校裡,她體會到的都是被要求好好學習的壓力,除了學習,她的生活中好像沒有其他樂趣了。小小年紀的她,頭腦裡已經被灌輸了很多絕對的觀念:學習是生活的全部、玩耍放鬆是可恥的、交朋友只能交學霸、必須疏遠學習差的同學、成績差的人老師和同學都不用理他,甚至還可以打罵他。

 

心理諮商師問她:「如果妳是那個被打罵的學生呢?」這個提問原本是想讓她換個角度去理解其他同學的,結果她很認真的說:「所以我必須要學習好呀。我媽說了,絕對不能退步,哪怕強迫自己也要學。」

延伸閱讀:4歲女童尿床遭母打死! 研究:尿床可能是遺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光禿禿的十指,指甲都被自己啃掉了

她描述的這一切,令人又震驚又難過。心理諮商師決定直奔主題:「妳媽媽說妳經常咬自己的指甲?」她有些害羞:「嗯。」「能讓我看看妳的手嗎?」她把雙手伸出來,十個手指頭觸目驚心的光禿禿,所有的指甲都被她自己啃咬掉了。

 

她說她的指甲永遠也長不出來,長出一點新的馬上就被自己咬掉了。想像著一個小女孩孤獨的啃咬指甲的場景,心理諮商師心疼得差點掉下淚來。就發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事情,一個孩子用自殘的方式表達內心的崩潰,她的父母竟毫無察覺,還當作笑話跟人講,這得有多忽略自己的孩子啊。

 

這個可憐的孩子,啃咬指甲長達3年之久,可想而知她內心是多麼衝突,多麼的焦慮不安。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她的很多情緒都沒有被看到,沒有被安撫到。當一個人內心有太多衝突與情緒沒有出口的時候,往往會發展出一些自我慰藉的行為方式,不只大人,小孩同樣如此。

 

摳鼻子、揪扯毛髮、啃咬指甲、撕唇皮、撕手皮等,都是很典型的宣洩內心焦慮不安的方式,很多人用這些無意識的強迫性行為,來緩解內心的痛苦。這些行為是緩解痛苦的一種方式,其背後有著很深的焦慮與不安,同時也是一種朝向自我的攻擊:「我不能向外去攻擊或傷害別人,那我就傷害我自己吧。」

延伸閱讀:頭皮禿一塊是鬼剃頭?他每天拔150根頭髮是「拔毛症」作祟

 

諮詢室裡的一小時,抵不過與父母長時間相處帶來的影響。只有孩子的重要撫養人有所調整和改變,至少能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孩子的症狀才會逐步減輕。

 

對孩子來講,最好的心理師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陪伴孩子最長久的人,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但前提是,父母自身要有比較穩定平和的情緒狀態,並且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容納、承接自己的孩子。

 

◎ 本文摘自/《人生很難,你可以不必假裝強大》王璽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每個創傷的核心,都存在強大療癒力量!試試這個練習法克服焦慮恐懼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為什麼焦慮總在深夜來襲?別怕焦慮,它是開啟自我療癒的源頭
你常說「我做不到、我不會」?只想著0或1的人,自我肯定感會下降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辦?專家:下達指令時,先說「5個字」養成孩子自律
icon
2020-08-28 16:51:00
延伸閱讀
孩子表達能力差、不愛閱讀怎麼辦?主播用1招成功訓練小孩,方法不難
icon
2020-10-26 15:28:00
延伸閱讀
孩子不喜歡刷牙、總是坐不住?這些症狀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
icon
2020-08-11 15:26:00
延伸閱讀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愚孝」比反抗更可怕!這些舊觀念快捨棄
icon
2021-03-25 15:27:00
延伸閱讀
當你說再多也沒用時…親職教育專家告訴你該怎麼辦
icon
2019-12-13 16:20:30
延伸閱讀
頭皮禿一塊是鬼剃頭?他每天拔150根頭髮是「拔毛症」作祟
icon
2020-06-18 14:02: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