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做支架還會胸悶、喘?「心臟震波」幫心臟按摩,改善頑固型心絞痛
76歲黃奶奶,被診斷出患有冠狀動脈阻塞缺血性心臟病,先後進行心導管檢查及血管塗藥支架植入手術,並且規律服藥控制,但胸悶及喘的狀況並未改善,即便已經口服多種藥物也沒起色,直到接受新型態的「心臟震波治療」生活才出現轉機。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心臟震波為一種非侵入性且安全無併發症針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救援性治療。震波治療應用在臨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治療如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
延伸閱讀:「這種心律不整」容易忽略、致命性卻最高!心跳大於120快就醫
心臟震波治療給心臟重生
近十幾年發展的心臟震波治療則是應用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之下進行血管再生,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的問題。
另一方面,也能刺激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細胞重新獲得血流,因而被喚醒,改善心臟功能,使患者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得到改善,好似替心臟做完一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
延伸閱讀:狹心症和心肌梗塞一樣嗎?不只胸痛,5種症狀要警覺!
頑固性心絞痛2大治療方法
他說,在所有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當中,約有1/10的患者即便在做完心導管手術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在最佳的藥物治療之下仍舊有不適的症狀,成為心臟內外科醫師所共同面對的棘手難題,有些醫師更誤以為是患者的心理作祟所致。
延伸閱讀:他2天就抽完1包菸 血管鈣化指數破表!心絞痛、心肌梗塞恐上門
目前醫學上針對此類狀況稱作「頑固性心絞痛」,最廣為使用的治療方式即為心臟震波治療(CSWT)及體外反搏治療(EECP) ,兩者皆為非侵入式的體外治療模式,無健保給付,得自費。
延伸閱讀:「胸痛」有哪些可能?會致命嗎?台大名醫李龍騰:注意4個特徵
心臟震波治療由醫師執行
心臟震波治療技術難度較高,由醫師親自執行,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有3次治療,總共9次治療,每次治療約30至60分鐘,每個療程間隔約1個月,目前全台灣僅3家醫學中心可執行這種治療模式。
體外反搏治療得做35次治療
體外反搏治療則為技術員操作執行,每次60分鐘,共35次的治療。體外反搏治療因執行門檻較低,有較多醫院引入此種治療模式。
7狀況並不適合使用此種治療:
陳玠宇指出,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模式是適合所有人,不適合做心臟震波治療得情形包括:
(1)急性心肌梗的患者。
(2)嚴重肺氣腫或間質性肺病導致心臟超音波影像嚴重不清楚者。
(3)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腔室內有血栓者。
(4)接受過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後,影響震波治療位置者。
(5)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
(6)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致預期餘命小於半年至一年者。
(7) 孕婦。
陳玠宇提醒,當心絞痛或缺血性心衰竭的症狀在經過醫師認為應該有效的治療之下,仍無法得到妥善改善時,不妨諮詢一下是否適合接受心臟震波的救援性治療,給自己的心臟一個重生的機會。
◎ 本文摘自/國泰醫訊230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