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容易緊張、搞操煩,是得了焦慮症嗎?當心自律神經!3情況是警訊

朱育嫻 整理 2020/04/20 16:2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焦慮是生物的本能反應之一。當環境出現突發狀況、有危機,焦慮是一重要訊號,提醒我們必須對外來的狀況做出適當的反應,以重新達到安適的狀態。但是長期、過度的焦慮,影響到正常生活,應正視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研究證實:急尿頻尿與憂鬱焦慮有因果關係!還要當心3種疾病找上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當我們感覺焦慮時,情緒上可能感覺緊張害怕、煩躁,同時大腦出現擔憂的想法,並藉由調節內分泌及自律神經系統,出現各種生理反應:口乾、心跳快、喘氣、顫抖、腸胃蠕動改變等現象。面對焦慮的情境,大部分人根據過去的經驗及學習,有一套應對之道。當危機度過,焦慮自然會緩解。

 

慢性且過度的焦慮 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衡而影響健康

大腦與內分泌、自律神經、免疫系統之間,也有著互相調節的網絡。焦慮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並使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活化。這在面對危機,必須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些反應包括:增加肌肉血流量、心輸出量、促使瞳孔放大和血糖上升。但是慢性且過度的焦慮,可能使這些機制失衡(包括太過頻繁的活化及無法適當緩和)。

 

此外,副交感神經扮演著重要的生理協調角色,研究發現,慢性的焦慮與副交感神經的變異性減少相關(可想成變化的彈性減少)。自律神經調節的彈性若不足,也同時影響免疫及新陳代謝的調節。因此,焦慮症的患者,也面臨著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免疫問題、代謝症候群風險。

延伸閱讀:全身倦怠、食慾差、暈眩?坐姿「肌肉鬆弛法」幫你調好自律神經

 

出現3種狀況需要正視

壓力和情緒的覺察,不見得容易。有的人從小飽經波折:例如重大意外、貧窮、失去親人,為了生存,情緒常是壓抑在最後面的,也許他可以感受到生理的反應,但卻沒有餘裕去連結底下的情緒。成長過程中,我們也容易用既定框架去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以盡力符合父母期許或社會期待。

 

每個人多少都會焦慮,若出現以下3個面向的狀況,是需要正視和處理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焦慮的感覺過於強烈。

以致於不由自主淹沒在緊張害怕中,被擔憂的想法綁住,無法理性面對須處理的狀況。譬如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在公眾場合時,因過度焦慮而讓自己的表現大打折扣。

 

2.太容易焦慮、事情發生前就先開始焦慮、總是往最壞的方向去擔憂。

這樣的傾向與性格特質(先天易操煩)及早年艱苦的成長經驗有關。若是這傾向無節制地放大,會讓人在憂慮中惡性循環,身體也長期無法放鬆。如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常見的抱怨便是慢性失眠、睡前想到停不下來、肩頸僵硬、牙關緊繃、胃痛、疲勞。

 

3.焦慮造成生活功能明顯限制。

例如因焦慮而影響工作表現、學習效率、人際關係。因預期性的擔憂而行為受限,如:不敢獨自出門、不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生活品質顯著下降。有的人長期焦慮,也會衍生出憂鬱、家庭溝通失調的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適時舒緩自己,才能長保身心健康

平時養成自我照顧的習慣,適時舒緩,則是長保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

◎在常規的責任之外,保留時間沉浸在讓自己愉悅的活動中:音樂、園藝、運動、照顧寵物、畫畫、遊戲等。

◎傾聽自己的狀態。接納這樣的自己,每個人都會有困頓的時候,為這個狀態的自己安排休息、親近信任的人尋求抒發或安慰。

◎了解情緒如同人生,自然有消長起伏,以照顧和感恩的心情來看待困頓時的自己,取代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怒意。

延伸閱讀:心情焦慮、鬱悶、煩躁……按「開心穴」疏通全身之氣

 

◎ 撰文/吳思穎(心禾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

◎ 本文摘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9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好健康》雜誌‧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常焦慮、失眠睡不好?常常按耳上這裡平衡自律神經,好入睡

疫情影響股市,你的心臟大顆嗎?專家3個策略減低焦慮

一緊張、焦慮就急著跑廁所? 腸躁症的中醫保健

快被焦慮淹沒?放慢「這速度」就能擊退恐慌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減「糖」控「醣」 四招遠離代謝症候群
icon
2020-04-07 11:49:00
延伸閱讀
甜食讓你心情好?這3種食物愈吃愈厭世 自律神經也失調
icon
2019-09-18 14:06:47
延伸閱讀
壓力有毒!有效解除壓力,專家「1招」調節自律神經
icon
2020-07-09 19:30:00
延伸閱讀
肥胖可能不是你的錯!台大醫師曝「這時間」減肥最好 逆轉代謝症候群、肥胖症、慢性病
icon
2020-10-30 16:02:00
延伸閱讀
只要按1分鐘,不用記穴位,血循好不冰冷、平衡自律神經
icon
2020-01-07 14:56:00
延伸閱讀
常焦慮、失眠睡不好?常常按耳上這裡平衡自律神經,好入睡
icon
2020-03-17 17:02:09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