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 王家瑜 報導
  • 2020/02/13 15:49
  • 字體放大
  •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才在7月初獲得控制。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快速蔓延,雖然目前國內未出現社區感染,仍引發不少民眾焦慮和恐慌等情緒。

     

    SARS過後…PTSD、憂鬱、恐慌仍在蔓延

    「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然而對於病患及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顧SARS期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醫療護人員,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在心理精神層面上也造成影響,例如災難後經常見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及失眠症。

    延伸閱讀:重大事件後出現驚嚇、恐懼、失眠 恐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蘇東平分享2003年SARS期間針對醫護照顧者 (Care-giver) 的精神心理狀態的觀察及研究──以某醫院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曾受隔離的醫護人員 身心狀態變得更強

    在追蹤了107位劑量最低的醫護人員後發現,有5到17%的人在SARS流行被隔離期間出現精神症狀,其中以失眠、恐慌症、憂鬱、焦慮症狀及PTSD為主;在SARS過後的第3個月,發生率下降一半;6個月時,幾乎完全消失,僅有1位有憂鬱症,少數幾位仍有較輕微的恐慌、焦慮症狀及失眠。

     

    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了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6個月,發現這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延伸閱讀:理科太太自曝老公憂鬱症復發 醫公開照顧者該做、不該做的事

     

    曾照顧SARS病人 憂鬱症發生率高13倍

    第二項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疫情增加、買不到口罩?人心惶惶下降低壓力要這樣做

     

    醫護人員曾受感染 數年後腦神經仍脆弱

    第三個研究是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1.5年及4.5年的追蹤研究,包括精神症狀、認知功能、壓力激素及腦造影(測量腦神經細胞活動),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2/3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1.5年後降低至1/3左右;4.5年後僅3到4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

     

    而原本在SARS盛行時發生的害怕及恐慌症狀,於1.5年及4.5年追蹤時均已消失;然而,少數個案的精神症狀卻變得十分脆弱,對媒體的災難報導十分敏感,導致症狀復發,有2位個案甚至出現短暫的躁鬱症。

    延伸閱讀:突然胸悶吸不到氣 、感覺快死了? 可能是「恐慌症」發作

     

    認知功能的測驗則發現,患者的語言記憶在4.5年後仍比對照組差。在壓力系統的挑戰試驗亦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有功能失調的現象,而且其左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活動力也較低。

     

    這些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罹患SARS的病患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使用大量類固醇以及精神嚴重創傷的聯合效應,在4.5年半後,腦部的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這種腦神經的脆弱禁不起生活壓力衝擊,容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疫情何時能控制?台大公衛學者揭「最重要指標」

     

    蘇東平強調,在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內心的害怕、不確定性是十分普遍的;從過去的經驗中,他認為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等精神醫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主要且必須的目標。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睡眠不足影響身心 少於6小時可引致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不再是醫師說了算! 新創「近紅外光腦光譜儀」準確率達8成

    壓力大「放鬆」不了? 醫師教你這樣做

    情緒低落、焦躁不安?1分鐘檢測,別讓鬱卒變成病

    身負照護重擔 先學會情緒自保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