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痛,還是不痛?名醫李偉文:帶長輩看病前先做好6件事

曾金月 整理 2020/05/27 15:5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根據統計,即便不是特別罹患某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許多高齡長輩的健康狀況原本也許好好的,卻會忽然在幾個星期內急轉直下,變得非常衰弱且失能。若未與長輩同住或住不同城市,除了常打電話勤加問候,還是要多多抽出時間,至少每個月見父母一次面。

延伸閱讀:得乳癌卻不敢就醫…「我是愛滋病患,你還願意治療嗎?」江坤俊暖回應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住在香港時,每兩星期一定回屏東鄉下陪媽媽,持續經年。後來覺得媽媽真的老了,毅然決然放下一切,搬回屏東和媽媽同住。

 

不隨便幫父母丟東西

若有機會回老家陪伴父母,難免想幫他們整理堆積如山的物品。然而,有許多我們覺得是垃圾、該回收的東西,在未取得他們同意前,千萬不要隨便扔掉,應多體貼他們的心情。

延伸閱讀:該丟?不該丟?無法選擇時,問自己10個問題

 

隨著年紀愈大,身邊許多曾經珍惜與擁有的事物都不斷失去,包括失去親友及健康時的那種失落與惶恐,旁人不易體會,若他們想用物品填補內心的空虛或在恐懼中有所依附時,千萬不要殘酷地說:「這些東西你以後根本用不到。」

 

生日送高階健檢掌握健康訊息

父母的身體除了看得到的病痛,還有許多是他們不想講,或者怕我們擔心的不舒服,建議在生日時送他們高階的健康檢查當禮物,這樣一來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問:「健檢報告出來了嗎?」趁機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並在共同討論健檢數據時進一步了解那些隱而未宣的病痛。

 

生病2種心態

長輩和任何年齡層的人一樣,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不舒服卻不肯講,隱瞞病情一直拖著,另一種是常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檢查或治療卻始終無法改善。身為子女,對這兩種極端狀況都要準備妥善的應對方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他上腹痛無法大便 竟是腸癌 醫:愛吃這個有關,3招自保

 

陪伴長輩前往醫院就診時,除了檢驗數據提供醫生參考,病人自訴病情進展也很重要。由於疼痛的描述非常主觀,而且外在檢查不出來、醫生也看不到,所以我們能提供給醫生的訊息顯得特別重要,能幫助醫生在多種可能的病因中理出頭緒,比較有機會做出正確的診斷。

 

示意圖/TVBS

 

就醫前先準備6點紀錄 不延誤病情

前往醫院前最好做好以下幾點紀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第一,痛了多久?是昨天開始,還是已經一個星期或更久?

第二,每次從哪裡開始痛?然後哪些地方連帶也會痛?

第三,每次痛會持續幾分鐘?一直痛,還是痛一陣子好一些,然後又痛?一天會痛幾次?還是多少天痛一次?有沒有注意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引起疼痛?

第四,是哪一種痛?是悶悶地痛;還是像針刺到的痛?還是像電到一樣?

第五,很痛,還是普通痛?

第六,在這次看病以前曾經有這樣的痛過嗎?是幾個星期、幾個月或幾年前?那時候有去治療嗎?還是這次是第一次這樣痛法?

 

要想完整回答以上六個問題,在家時就必須先仔細觀察,並在紙上記錄,不然到了診間,若是病人很多,醫生問診時間有限,或是一下子想不起來、說不完整,醫生只能根據有限資料,甚至是「錯誤的揣測」診斷,無法藥到病除,對雙方來說都只是浪費時間、耽誤病情地一次又一次嘗試錯誤,非常可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無法陪同時善用自費陪診服務

若有明確紀錄,無法陪伴長輩前往醫院時,也可以由看護轉交給醫生。假如住在不同城市,實在無法常常陪伴長輩前往醫院,現在還有自費陪診服務。許多老人家慢性病多,常有就診需求,但孩子忙或不在身邊,無法陪伴。

 

近年有業者推出各種付費服務,包括接送老人家前往醫院看病、檢查或治療,當然也包括代為批價和領藥,也可以幫忙寫下醫生的囑咐或藥師提供的用藥注意事項,讓無法陪診的家人能夠掌握父母的就醫狀況。

 

這種按小時收費的照顧服務員彌補了近年政府「長期照顧服務法」的不足之處。要申請免費政府補貼提供的照服員須達到一定標準。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雖然家中的老人家不符合長照法的失能標準,但也確實無法獨自前往醫院看病,而這種新興的自費陪診服務的確方便許多。

 

遠距照顧及時掌握最新狀況

除了真人陪伴服務,照護高齡長者也要善加利用科技與人工智慧,遠距照顧的技術發展與運用目前正快速興起。

 

所謂的「遠距」照護,不見得是指距離非常遙遠,而是指只要出了院、離開了醫院,病人仍然可以透過智慧科技與電子傳輸,讓自己、家人與醫院,隨時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就叫做遠距。

延伸閱讀:心律不整難發現,中風機率變5倍!「心電圖手錶」24小時監測不打烊

 

那些不斷記錄與回傳的數據,比如心電圖、血壓或血糖數值,讓醫生更能掌握病情的變化,一旦偵測到異常數值,智慧科技也會主動通報相關人員,必要時甚至能在病情惡化之初及時救援。

 

對於偏鄉的健康照護來說,這種醫療用途的遠距智慧科技同樣是相當值得發展的輔助工具,雖然目前的法規因為責任歸屬的問題,尚不允許遠距醫療診斷,但在偵測病情變化方面,這種方式確實能夠提供醫師更多有效資訊,協助治療。

 

◎ 本文摘自/《50+的自在活健康老》李偉文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爸媽老是喊這裡痛、那裡痛卻不願意就醫該怎麼辦?

拒就醫?愛逛醫院?7招讓老小孩乖乖看病

老爸老媽變得很盧又固執,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醫師破解

老化進行中小心!你的父母正在失能

七旬老翁全身病痛跑8科、日吞24顆藥!風靡日本「遠絡醫學」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長輩生病,無法陪同就醫怎麼辦?「長照2.0服務」可陪伴看診,還能代購、備餐
icon
2021-09-03 10:41:14
延伸閱讀
妙齡女每天「自己來」 結果長這東西害她走路也會痛 醫:夏天超容易!
icon
2021-07-27 10:28:56
延伸閱讀
「台灣之光」王建民肩膀仍時好時壞!這項新治療福音 可望逆轉病情
icon
2019-11-21 16:33:42
延伸閱讀
防疫降級但長輩營養不能降!長輩4大飲食提醒,抗病毒更有能力
icon
2021-07-27 12:24:58
延伸閱讀
T老師信箱/高齡的爸爸怕染疫又怕打疫苗,Delta病毒來襲怎麼辦?
icon
2021-06-30 14:17:31
延伸閱讀
白內障熟了再開刀?小心2種「隱藏眼疾」,錯過時機視力就回不來了
icon
2020-05-18 11:14: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