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提不起勁?走幾步就累?頭髮常掉?營養師:小心醣類攝取不足,身體會囤積毒素

羅以容 報導 2021/12/20 17:1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你是否明明沒做什麼事卻容易疲倦?常常恍神?需要用腦時卻腦筋一片空白?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當民眾沒有激烈勞動或運動,但卻會頭暈,小心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造成!

看更多:吐司麵包這樣吃會致癌!為什麼烤焦的吐司聞起來比較香?醫曝真相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李婉萍指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重要的熱量來源,若無節制進食,可能造成肥胖及三高等,但都不吃,絕對不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的熱量來源,也是影響腸胃的關鍵因素。「吃不夠或吃太多對身體都會造成危害」。

 

「碳水化合物」是什麼?跟「澱粉」或「醣類」一樣嗎?李婉萍說,「碳水化合物」範圍廣泛,包含「醣類」、「膳食纖維」都是,而「澱粉」則是分子比較大的醣類(多醣)。

 

「醣類」有分成單醣、雙醣、多醣和寡醣

單醣指最小單位的糖,能被身體直接吸收利用,像「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是腦部能量來源,主食類的米飯、麵包、麵條,蔬菜、水果經腸胃消化後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因此減重完全不吃醣類會容易頭暈;半乳糖會出現在鮮乳裡;而果糖則在蜂蜜和水果裡有。水果因有果糖而甜甜的,還含纖維及特有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每人每天建議吃2至4份水果(1份約是一個拳頭大小)。李婉萍補充,減重朋友要特別注意,水果吃多也是會胖!

 

為什麼現代人建議「低醣」飲食?李婉萍說,醣類是人體重要熱量來源。除了身體吸收快,能提供所需能量,也方便,容易好取得,且較為便宜。農業為主年代,能吃到飯加點油有飽就好,但為什麼現代人不適合?因社會整體運動量變少,即使是孩子也因為課業和升學,長時間待在學校或補習班,比起跑跳活動更常坐著,因此民眾飲食勢必往「低醣」前進。活動量、運動量少所以需要攝取的醣類就不需要太多!否則用不完就會變成熱量儲存。

 

怎麼吃「碳水化合物」能健康又不胖?一日減醣三餐這樣吃!

李婉萍提醒,早上若有攝取澱粉,會更有利一天的腦袋開機。建議以「相對不精緻」澱粉,如全穀雜糧類為主,比起麵條、麵包等精緻澱粉更多了纖維,會比較不容易餓。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早上可以來顆地瓜、一根玉米、一碗燕麥片搭配無糖豆漿或一杯牛奶。中午吃半碗至一碗白飯或糙米飯、五穀米,搭配滷雞腿或雞胸肉,及一盤燙青菜,飯後加顆芭樂。晚餐若想減重,減醣可減少飯量,或以蛋類、豆類、海鮮等蛋白質料理為主。

 

6大症狀顯示醣類攝取不足

因此民眾若有出現無精打采、提不起勁、沒走幾步路就很累,體力超差、明明有吃東西卻會頭暈、嘴饞、容易焦慮發脾氣,情緒起伏大、減重都已經幾乎斷食,還是沒瘦及莫名常掉髮等,小心都是醣類攝取不足。

看更多:我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什麼?醫曝3大影響因子,要先這樣做才重要

 

李婉萍說,當醣類攝取不足會導致大腦負責協調的內分泌、神經、免疫系統等受到影響。而且身體沒有醣類可以燃燒變成動力,就會開始使用肌肉和臟器中的蛋白質,身體為了自保也會囤積脂肪,以備不時之需。也因此,減重如果完全戒斷醣類,反而不利脂肪代謝,會瘦不下來。且排便不順者,碳水化合物吃得少會撐不出糞便體積量;膳食纖維不夠,腸道好菌沒有纖維可以吃,就無法幫忙排便,更會讓廢棄物和毒素繼續囤積在身體。

看更多:地板頭髮超多是不是要禿頭了?營養師授「4要+4不要」飲食原則,防止掉髮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冬令怎麼補就看健康2.0!2021/12/21前每天打開手機搖一搖看文章,就可抽好禮!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柚子不甜又超好排便,可減重?當心掉入醣類陷阱,減肥把握1原則就可吃
icon
2020-09-26 11:00:00
延伸閱讀
吃這些越吃越瘦!「負卡飲食」日本大流行 營養師教您挑
icon
2021-10-12 13:51:16
延伸閱讀
「靜坐3訣」提升免疫力、改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
icon
2020-02-26 14:39:00
延伸閱讀
不要以為每天都有上廁所就好!2情況都是便祕,營養師授7招改善排便困擾
icon
2021-12-17 11:32:48
延伸閱讀
NG早餐你也在吃?早餐吃錯反而更餓!營養師教你「神搭配」吃飽有精神
icon
2021-06-11 08:00:00
延伸閱讀
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神經內分泌瘤驟逝 發現到死亡不到1年,醫爆致命原因
icon
2021-12-07 12:00:00
人氣排行榜